一直想來紙教堂,這是一個吸引人的名詞。並非宗教信仰因素,純粹是教堂通常給人莊敬、整齊的印象,漂亮古典的建築風格更是賦與教堂相當高的藝術層次,當然也是許多攝影愛好者的目標之一。何況,「紙」做成的教堂?更是令人想一探究竟。雖然白天的教堂拍起來很清楚,不過,之前從一些照片中已略知紙教堂的美尤其在夜晚,所以此行特地選在晚上前去,體驗不同的浪漫氛圍。

由於是晚上,所以許多白天時看得到的景色當然都是烏漆抹黑。因此,一進到園區裡,我們就直接朝光亮處走去,那就是紙教堂。
L1060970.JPG

不同於一般教堂的設計,紙教堂沒有大門、沒有窗,外牆是採用玻璃纖維浪板構築而成的長方形,一塊塊井然有序地排列,通風並可任意進出。雖然沒有窗門,但因外牆材質關係不減少其透光性;白天時不遮擋天光射入,夜晚時更是黑暗中的一盞明燈,由內而外散發出溫暖的光暈。
L1060974.JPG

1995年發生的阪神大地震,重創了日本神戶市。慘烈的災情使重建工作甚是艱辛,而許多有心人更是亟欲投入救援。在天災的傷害下,凝聚的力量尤其不可失去,紙教堂便是在這樣的理念下,由一位建築師-阪茂,主動設計並承擔經費及義工的募集,採用玻璃纖維浪板構築而成的長方形外牆,內部則是長5m、直徑33cm、厚度15mm的58根紙管,建構一個可容納80人座位的空間,做為當地居民的集會所及心靈寄託之用,拉近人與人之間的緊密度。
L1060980.JPG

1999年的9月21日凌晨,另一場大地震也不留情地襲擊了台灣中部,同樣的死傷慘重、同樣的椎心悲痛,重建工作於焉漫長地展開。延續著再生的意念,在阪神地震10周年紀念活動後,日本的紙教堂功成身退、計劃拆除時,我方提出了紙教堂移築台灣的要求,也獲得了日方的同意。於是,傳承著重建與團結之意的紙教堂,在許多人力及物力的協助下,從日本運送到台灣來,原汁原味地重現於南投埔里的桃米村,帶著眾人的祝福,在台灣繼續產生力量。
L1060976.JPG

紙教堂的建築概念來自巴洛克時代的羅馬教會教堂。入內之後,其挑高的大廳棚頂設計令人有一種聚焦的感覺,彷彿在圓柱環繞起來的小世界裡,大家懷有共同信念,互信相依,不受到外力侵襲。
L1060979.JPG

大廳內的紙簾自天花板緣垂至地面,沒有水泥牆面的堅硬與壓迫,反倒輕輕柔柔的,時而隨著空氣的流動或風扇的吹拂飄揚而起。許多人掛上了祝福及祈願的memo,希望這些文字都能夠去到自己該去的地方,安其所在。
L1060984.JPG

座位皆是紙質製成的紙圓筒,不但不重又堅固,方便搬運、拆組容易、簡單實用,相當符合紙教堂在重災中被賦予的定位與用途,這也是紙教堂不同於其他教堂的地方。
L1060982.JPG

園區裡有一個大碗(真的是很大的碗…還是盆?),內部繪製了以921地震震央為中心的地圖,並標出東、西、南、北等四個方位,讓人能夠清楚辨識各地點相對於921震央的位置。之前去霧峰的921地震教育園區,看到學校校舍及周邊建築物倒塌頹裂的景象,真的令人觸目驚心,不敢去想這自然的力量是如何在一瞬間就奪去人類脆弱的生命,想了就讓自己的心情很難過…
L1060988.JPG

入園的全票是100元,可折抵園區內的消費。我們不想在裡面用餐,所以到紙鋪裡逛逛。紙鋪裡展售著各式特殊紙的相關產品,最後我挑了一支筆身是樹枝的鉛筆-100元,剛好抵掉門票,算是為自己買的一個紀念品。不過我是覺得裝鉛筆的紙袋更可愛啦!
L1070008.JPG

紙鋪外面就是瑪夏佛輕食區,空間的營造以綠色調為主,帶有生態環保意識。樑柱的流線造型以及表面設計像是筆記本或紙面上的壓紋,抑或虛線,果然很有紙的fu。
L1060992.JPG

延伸而去的整座牆面,是在鋼面上漆、再以點焊方式堆疊出類似虛線在紙張上的書寫,揉合鋼與紙的質地卻相互對調,別有一味雅緻,看似平凡實則不平凡的表達。
L1070009.JPG

夜晚的光總是特別觸動人心,不只是因為那對比的亮度,還有一份靜靜流淌在空間裡的安適。水面上的倒影加倍了亮意與暖意,也讓夜更深了。
L1070015.JPG

為紀念921大地震而設計的「愛與互助」之環(設計者:柯凱仁),以雙人攜手環繞的造型,象徵愛與互助的循環生生不息,流傳迴盪在天地間。我一開始以為是戒指,走近細看才了解其源由,也更加清楚還有許許多多的英雄在為這場災害努力,不管是付出勞力、心力、財力或念力,都值得敬佩。
L1070030.JPG

在黑暗裡透出的光亮,是溫暖,也是力量。這裡是吸收傷痕,留下愛的紙教堂。
L1070031.JPG

arrow
arrow

    Hs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